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最新动态

新华网刊发赤峰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业署名文章:《践行法治责任 提升普法质效》

 


新华网2025年8月18日刊发赤峰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业署名文章《践行法治责任 提升普法质效》,全文如下:

践行法治责任 提升普法质效

赵建业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赤峰市坚持聚焦关键领域、创新普法载体,公民法治素养显著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为建设法治赤峰、护航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一是总揽全市“一盘棋”。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统筹推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形成了“市级统筹、旗县联动、全域覆盖”的规划体系。二是细化各方“责任田”;三是激活普法“强引擎”。

全域联动激发普法质效新动能

  推动宪法民法典走到身边。构建“学、讲、践”一体化体系,将宪法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和党校必修课;连续10年举办“12·4”国家宪法日“法治事件、法治人物”评选;组织宪法宣誓、讲座2300余场,覆盖10.7万余人次;深化“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举办专题讲座、文艺演出3200余场,发放资料10万余份,解答咨询6.7万余人次,让“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成为群众法治获得感的生动注脚。推动重点领域普法护航发展;推动“两件大事”落地生根。

多维发力实现法治素养新提升

  以“头雁效应”引领法治实践;以“与法同行”培育法治信仰;以“精准滴灌”培育法治新风。构建“课堂主阵地+实践大课堂+品牌化创新”三维体系。配齐配强804名法治副校长,实现526所中小学全覆盖;开展“人生第一堂法治课”3600余场,覆盖师生60万余人次;创新“一地一特色”思政实践模式,对接实践教学基地256个,353所学校达成馆校合作,361所学校开设特色实践课程;深化“送法下乡”“法律赶大集”等传统品牌,创新打造“‘律’动生活法润赤峰”普法品牌,为农牧民开展专题讲座3900余场,发放资料21.3万余份,覆盖36.2万余人次;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定制化”普法1650余场,覆盖15.6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开展宣讲2823场、文化活动2790场,覆盖41.7万余人次;配套实施“法律便民”工程,发放法律读本、老年人法律服务联系卡15.2万份,推动法治信仰从“指尖”融入“日常”。

守正创新打造法治传播新高度

  建设法景融合阵地;培育多元特色品牌;搭建全域媒体矩阵。坚持“法治元素+区域景观”融合,建成宪法法治教育基地1个、宪法广场7个、民法典广场6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2个、法治文化公园15个、法治文化广场174个、普法大讲堂432个、法治宣传栏(长廊)2685个,形成“城区有公园、乡村有广场、社区有长廊”的阵地网络,让群众在“逛公园、走长廊”中接受法治熏陶。打造“AI数字人普法”“小漫说‘典’”“扬沙说法”等20多个特色普法品牌;28支法治乌兰牧骑开展送法下乡演出1800余场,覆盖35万余人次。

久久为功绘就社会治理新面貌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织密法治服务网络;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筑牢安全稳定防线。“八五”普法期间,宁城县大城子镇瓦南村、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创建国家级示范村(社区)11个、自治区级60个;评选优秀村规民约40个,推动基层自治与法治深度融合。深入开展“1+N”行动,培育“法律明白人”12150名、“学法用法示范户”2720户,实现每个嘎查村(社区)至少5名“法律明白人”全覆盖;2422名法律顾问与6221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开展专题讲座4700余场、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1名“法律明白人”代表自治区在全国作典型发言。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一嘎查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0%覆盖,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推行公证“最多跑一次”,办结案件4.7万件;开展“百场普法进企业”“千名律师助万企”活动,为企业提供讲座802场、政策宣讲537次,助力合规经营。统筹推进网络空间、宗教事务等领域依法治理。开展“清朗”专项行动,查处违法网站6家、网络违规行为37起,清理不良信息400余条;依法整治非法宗教活动18起,取缔非法活动点13处,教育转化信教群众128人,织密安全“防护网”。



附件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