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全面依法治市

赤峰市司法行政改革典型经验典型案例系列宣传(一)赤峰市司法局打造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的实践与探索

 


2023年,赤峰市司法局按照自治区司法厅、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安排部署,聚焦重点任务,制定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形成工作任务台账,细化具体措施,全面部署、压茬推进,年内承担的9项改革任务全部按要求圆满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业同志署名调研文章“赤峰市司法局打造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的实践与探索”被市委政研室主办的《赤峰工作》(2023年第6期)予以刊发;形成的改革典型案例“司法所转递代办行政复议 有效打通群众申请行政复议‘最后一公里’”、“赤峰市司法局探索创新‘数字司法所’ 引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转型升级”被市委改革办主办的《改革信息》(第17期和第21期)专篇刊发。为大力宣传我市司法行政系统改革工作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司法行政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现对2023年我市司法行政改革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系列宣传。今日刊发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业同志署名文章:赤峰市司法局打造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的实践与探索。

赤峰市司法局打造国家级社会和公共服务

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的实践与探索

--赤峰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建业

赤峰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依托赤峰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不断强化对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事项的统筹调度、现场服务和督查指导,努力建立以平台建设标准、窗口服务标准和运行管理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标准化体系。截至2022年,赤峰市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23年3月,赤峰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


一、夯实基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新格局一是提升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基础建设。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集司法行政各类法律服务于一体,形成“城市半小时、乡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工作圈,建成“一站式”“零距离”实体平台。着眼“数字赤峰、智慧司法”建设,先后完成视频监控平台、市级指挥中心、网络安全等项目,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智能化网络平台。对接12348、12345等热线平台,全面开通线上咨询,建成热线知识库,方便开展热线咨询活动。在三大平台合理配置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充实服务力量,细化服务标准,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正在向“一端发起、三台响应”的目标迈进。

二、二是推进全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均衡发展。强化机制建设,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印发《赤峰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标准(2021)》《2022—2025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考核细则》《赤峰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个一”专项行动方案》等标准化文件,为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市13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76家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40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023年共提供法律服务77853人次,其中: 提供法律咨询29430人次,人民调解21003人次,法律服务转介指引27420人次。三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扎根在群众身边。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乡村广泛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着眼群众“想得到”做好一场宣传活动,实现群众“找得到”推进织密一张网络,满足群众“用得好”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专项活动,共开展宣传967余次,乡村振兴法治课60场,参加志愿服务1328人,提供法律服务2000余人次。起草《“五化”协同 “四级”联动赤峰市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方案(2023)》,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体系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促进赤峰市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档升级。二、凝心聚力,推动“法律援助”再上新台阶一是做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印发《赤峰市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工作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需求提供精准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优化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司法公正。截至目前,全市接待法律咨询8432人次,受理援助案件5422件。二是不断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持续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系列活动,打造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援助平台,扩大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覆盖范围,除市县两级中心外,依托乡镇司法所、机关单位等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383个,依托村居法务室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2436个,有效拓宽了法律援助申请渠道,使受援群体可就近申请法律援助。三是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效率。全市每年开展一次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第三方评估工作,通过第三方评查案卷,对案件质量评估和反馈,及时查找不足,能够客观、有效保证案件质量。对于诉讼案件,要求指派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承办,对于承办援助案件有积极性的新执业律师,要求指派一老一新两名律师,采取以老带新,由经验丰富的老律师传帮带新律师,既保证案件质量又鼓励新律师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三、暖心惠民,促进“法治宣传”焕发新面貌一是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制定《赤峰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点任务落实举措》,印发《赤峰市法治文化阵地(基地)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按照“新建一批、完善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要求,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基地)建设,通过充分运用“法景”,突出展现“法韵”,切实增强“法润”效果,着力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传播法治理念,培育法治信仰。全市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基地)4735个,均免费开放且有提供相关宣传册页等相应法治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嘎查村(社区)一特色”要求重点打造基层法治文化示范阵地,为建设“六个赤峰”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二是强化媒体公益普法责任落实。赤峰市电台开设《法治早班车》栏目,与内蒙古法制报社、赤峰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开展普法工作,连续六年在《内蒙古法制报》每周刊发专栏进行法治宣传报道,与赤峰广播电视台合作播出《法治赤峰》栏目共计74期。丰富了法治宣传教育载体,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聚焦青少年普法。先后印发《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建设法治特色学校的通知》,针对青少年明确重点普法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八五”普法以来,每个中小学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通过送法进校园、人生第一堂法治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活动等开展青少年普法1461场次35万余人次。

三、多措并举,保障“调解服务”展现新突破一是构建覆盖城乡、横纵到边的调解网络。纵向上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782个,其中村调解委员会2064个,社区调解委员会331个,乡镇调解委员会135个,街道调解委员会44个,乡村两级实现了调解组织全覆盖。横向上加强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协调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在重点行业领域成立相应调解组织,现已建成覆盖医疗纠纷、交通损害赔偿、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律师调解等近20个领域的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54个。村社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覆盖率达到100%,近三年来调解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2021年调解成功率为98.39%,2022年调解成功率为98.02%,2023年调解成功率为98.12%。所有调解工作都严格落实《人民调解法》的有关规定,不收取任何费用,提供免费的调解服务。二是推进数字司法所建设和智慧矫正工作。赤峰市司法行政系统持续巩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着力夯实基层治理法治根基,坚持把数字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社区矫正工作与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一体部署、同步推进,数字司法所和智慧矫正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呈现出“快速发展、有为有位”的良好态势。


四、强化责任,确保律师工作实现新作为一是村(居)法律顾问服务进村入户。赤峰市司法局2023年积极推进“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全市101家律师事务所1272名执业律师全面参与,与全市2377个嘎查村(居)建立帮扶关系,签订法律服务协议,实现嘎查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按照活动安排,律师每月至少为结对村提供法律服务1次,主要是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嘎查村解决涉法问题,帮助乡村培养法律明白人、法律带头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嘎查村(居)法律顾问每年为每个基层组织和村(居)免费提供法律服务不少于50个小时,除线下组织法律咨询、法律宣讲、协助解决矛盾纠纷外,根据疫情防控情况,适时组织线上视频咨询、授课等活动,确保公益法律服务时间不少于50小时。二是志愿法律服务有声有色。赤峰市12个旗县区101家律师事务所依托各级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向人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实现率达100%。2022年赤峰市派出“1+1”志愿者1名,前往青海玉树开展相关工作。全市律师在赤峰市司法局和赤峰市律师协会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协助做好信访接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全市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分级对接人民法院,确保了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全体律师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信访接待大厅、法检两院和公安机关轮流信访值班,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六、优化创新,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新飞跃一是持续推进千名律师结对万企“法治体检”系列活动。通过宣讲法规政策,帮助企业评估研判法律风险、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帮助企业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法律风险。今年以来,深入企业开展专题讲座143场次,已开展法治体检165家。其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253次、调处企业矛盾纠纷133件、规范企业劳动用工273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7746份。二是始终聚力高品质法律服务产品研发和供给。汇聚市级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努力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相匹配、相协调。开辟行政复议绿色通道“解企忧”,按照“应收尽收、存疑先收”的原则依法及时审查,试行“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要案慎办”,通过类案专人办理、繁简分流,实现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对在办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自查,同步建立案件工作台账,推动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常态化制度机制健全完善。

市局法治调研与督察科、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供稿



附件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