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西露天广场灯火如昼,第十三届广场文艺展演暨“讴歌新时代,奋楫向未来”北疆文化系列活动隆重启幕。西露天司法所抓住人流高峰,在广场西侧架起“法治夜市”摊位,把严肃的法治宣传办成了“赶集式”的趣味互动,成为演出之外最受欢迎的“彩蛋”。
法治宣传烟火气实践
法治摊位创新联动
司法所联合街道、社区,在广场文艺展演现场设立法治宣传专区:1.创新法治主题文创产品。与非遗漆画、手工艺品等展台形成联动,将法治元素与非遗漆画、手工艺品等深度融合,摊位陈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普法手册,将普法宣传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2.趣味普法形式激活参与热情。设立有奖问答环节,居民通过回答法律常识题(如“遭遇校园欺凌如何维权?”)兑换法治文创礼品,题目内容覆盖民法典、反诈骗等实用知识,另外引导居民关注元宝山掌上12348公众号通过线上平台持续获取普法案例与政策解读。
聚焦民生需求与群体差异
多元精准服务
西露天街道居住人群多为老人儿童群体,司法所结合"法治大篷车"经验,精准普法:1.针对老年人群体。在福利院观众中用案例讲解赡养、监护、财产继承等法律问题,发放《老年人权益保障手册》,强化弱势群体维权意识。2.针对青少年群体。借力"开学第一课"普法经验,向前来观看的儿童发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手册》《校园欺凌应对指南》,牢牢聚焦青少年群体法治观念的培养不松懈。
法治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构建常态化机制
台下普法活动如火如荼,台上的节目也融合众多法治元素:在快板节目《夸夸咱街新气象》中,将"诚信经营""邻里和睦"等法治理念编入唱词,三句半表演以诙谐形式普及反诈知识,实现"寓法于乐";通过情景剧《“旧”矿“新”婚》融入"移风易俗"法律知识,潜移默化传递法治观念。让居民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推动"法治夜市"成为街道品牌项目,让群众收获法律知识,感受法治温度。
西露天司法所将法治宣传嵌入街道六十周年庆典,以"夜市"的烟火气打破普法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法治信仰。未来,司法所将持续深化"法治大篷车""夜市摆摊"等多维载体,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北疆法治文化。
来源:元宝山掌上12348